Thursday, November 27, 2003

Taipei101

行程說明

  這個星期一利用下午的一點時間,又去了趟Taipei101,從市政府站走去,統一高島屋和新光三越的A9館都有個樣子出來了,甚至A4那塊地(也是新光三越的)也開始在整理中,閒置了十年以上的信義計畫區終於還是發展起來。可惜那些號稱種植在台北市最貴的土地上的蔬菜最後還是得走向歷史。人們總是認為荒地無用,硬要把土地標上價錢理所當然的將之視作商品,也許值得我們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吧。
 

地理環境、位置

  我很不政治正確的選了NYNY的McDonald's裡一個最靠Taipei101的露天座位吃午餐,我喜歡看著那些來來往往的行人。可是望向101大樓頂的工程吊車,不禁讓我提心吊膽,幾天前才發生鐵片掉下來砸到汽車的事故,電視台不停重播去年331大地震整台座吊車垮下來的畫面,讓我原有的地震恐懼又加重了不少。
  和Taipei101隔著馬路的信義廣場已接近完工了,弄得還蠻不錯。雖然在都市計畫裡這塊地原本就是廣場用地,花錢把廣場弄得好一點也沒什麼,可是為什麼市政府站旁的另一塊廣場用地到現在還是只有幾株光禿禿的樹和很粗糙的水泥步道?再舉另一個例子,信義計畫區原本就規劃好的天橋系統,到現在只見新光三越已經自行興建連接一、二、三館的天橋(甚至連地下聯絡通道都蓋好了),而市政府負責的另外三段到現在還是沒動工,倒是連接Taipei101的天橋已經有一段完工了(我不確定是誰出錢蓋的)。有趣的是,照現在這樣蓋法,如果未來想從世貿一館走到NYNY與世貿二館勢必要先進入Taipei101,再從另一端出來,若是超過101購物商場的營業時間,這些以Taipei101為中心連結的天橋是不是就到不了任何地方?
  站在天橋上,<信義之星>就在隔著信義路的幾棟大樓後面,隨著信義計畫區的開發,這一帶的豪宅未來的價值在哪呢?好聽一點是住在台北曼哈頓裡,代價是整天都得忍受人潮帶來的噪音和交通堵塞,捷運信義線再不快開工,將來101的辦公大樓和北二高的台北引道相繼啟用後,信義路的路況會像現在尖峰時段的基隆路一樣可怕。
 

Shopping Mall

  星期一的下午,往Taipei101的人潮還是很多。101購物中心開幕後,原本生意似乎不太好的NYNY也因為天橋的直接連結由黑翻紅。在這裡,天橋作為一種連接體,讓人快速的移動在各個節點間,像是行人的捷運系統。然而,快速的移動也代表了對中間地帶的忽視,就如同自從有了捷運後,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的坐在212或263公車上,靜靜地欣賞兩旁的街景。取而代之的是似無止境的隧道及冷漠的面孔。當然,天橋還不至於如此,然而,我們還是要瞭解天橋的目的是方便行人,而不是把行人從路面驅離的藉口。
  大部分的人還是為了世界最高建築的名號來的吧!遊覽車載來的觀光客,、外國人、推銷101聯名卡的業務員、手忙腳亂的員工、還有像我這樣純粹閒晃的人擠在這個「號稱」世界級的購物中心,構成一幅熱鬧有趣的畫面。似乎不是身處於購物中心之中,比較像是在迪士尼的夢幻樂園裡。雖然號稱世界級,管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倉促開幕的結果是附近交通的紊亂,內部動線不清,甚至連張像樣的平面圖都沒有,只有一張施工圖勉強用用(大概也是鐵片墜落事件後才補上來的)。據聞開幕的頭幾天還可以輕輕鬆鬆走入施工區域,會發生鐵片掉落的事件好像也不那麼令人訝異了。業主為了早日還清債務,減少成本支出,刻意提早開幕,又不做好施工區域和開放區域的區隔,如果再不改善,未來還是會出事的。

 


  所以,這樣的一個購物中心到底有沒有它的優勢呢?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京華城,新鮮感消失後,人潮就消失了?我想,畢竟這裡頂著世界最高建築物的光環,還是會有人專程前來參觀。然而,人潮和消費的金額不見得成正比,以101現有的品牌來說,哪一個是別地方買不到的?如果到處都有在賣,為什麼我要專程去101買?也許這邊單店的坪數較大,可是這種店面式的大型購物中心在台灣的經驗都不是很成功。若要探討原因,交通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購物中心的佔地廣,不太可能出現在市區裡,如同台茂、大江、京華城,這些有的是在工商綜合區裡,有的是工業區變更後的土地。有一個共通點是附近都沒有很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雖然賣場提供了大量的車位供消費者使用,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不願冒著堵車的風險開車前往。觀察這幾年台北市各商圈的發展就知道,自捷運通車後,人潮漸漸向捷運站集中,好幾個捷運站的出口儼然成為一個小型夜市,可見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可能也是一個商圈能夠持續繁榮的因素。當然,Taiepi101離市府站也不遠,步行大約15~20分鐘就可以到達,只是畢竟新光三越等百貨公司還是比較靠近市府站,商品過份重疊的結過,有利的反倒是距捷運站較近的百貨公司,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新光三越的下一個據點是較靠捷運站的A4,而不是原先大家猜想的A10,也許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從市府站開始連成一條長廊狀的購物中心,也增加對統一高島屋的競爭力。當然,若捷運信義線能配合Taipei101啟用通車結果就不同了(進入信義計畫去將可以從南北兩個捷運站進入!),只是,信義線沒有趁著101施工期間動工,就算是今年預算通過,真正完工的日期可能都得等到民國100年後,捷運工程對信義路的交通也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未來信義計畫區辦公大樓的陸續完工,這邊的交通絕對不會很好的。至少,Taipei101的位置是比京華城好多了,又鄰近世貿展覽館,只是要如何利用它的優勢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近幾年,台北市區內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多了好幾家,是因為捷運的通車帶來了外縣市的人潮擴大了市場嗎?還是在市場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每個業者所能爭取到的商機變少了?如果是前者,對於台北周遭幾個都市當地的百貨業者影響又是怎麼樣呢?好像也是蠻值得去討論的。
 

建築

  談談裡面的建築吧。剛說過,個人覺得Taipei101內部的空間過於紊亂,我想這有部分是因為裡頭的動線很難和大樓外部聯想在一起。群樓的外部基本上類似於一個方形盒子,但內部從一到三樓的動線基本上是繞著一個弧形而走的,兩個出入口分別在松智路和信義路,位在弧形的兩端。因為商場內部的廊道兩旁都是店面,也看不到外頭,側邊幾處較小的入口又被防火門擋著,造成你一旦進入後除非走道很遠的另一端,不然無法與外面的環境有所聯繫,加上內部有三處電扶梯,長的也都很像,在各樓層亂逛的結果就是搞不清自己在哪裡了。所以,我想他們真的該多做些標示的。

 


  令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空間的規劃,我覺得商場內部的設計概念好像有點像在室內蓋房子,這一點白天去看的比較明顯。最上層的屋頂是挑空的,中間只有四根巨大的柱子撐著烏龜形狀的屋頂。屋頂的構造分兩部分,中間烏龜形狀的構造是用類似船的龍骨組成的,支架間是採光玻璃,以這個造型為中心往兩旁延深一直到外牆部分,延伸的部分就有點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所以,屋頂的土木結構不是平行於外牆,而是成對角線分佈的?!)。因為中間挑空的部分很大,屋頂內部是純白色的,又有陽光照進來,所以我覺得是在營造天空的意象。另外,去過Taipei101的朋友都對我說四樓的都會廣場蠻特別的,如果照我講的裡面也是一個是室內的建築的話,那這個廣場就像是屋頂的廣場一般,因為屋頂很高,空間很大,整個廣場看過去還蠻壯觀的。賣場的走廊和屋頂交接地帶的處理手法也很像戶外建築的作法,弄了一個類似於屋頂飾條的造形,實際柱子和屋頂相接的地方反而看不到了,由這邊應該很清楚可以看出設計者的確有刻意有要創造一個室內天空的想法。在四樓廣場的一角,Taipei101塔樓的部分劍一般的插在群樓裡,和外牆一樣的玻璃帷幕突兀的出現現在室內,讓還沈醉在天空意象下的人,不得不去注意頭頂上那世界最高的建築,它也確實可以由屋頂的採光玻璃一覽無遺。再加上五樓林立著各個銀行的營業部門,又再次提醒我們此地作為金融中心的企圖。國際○○中心,那些政府曾經營造給我們的美夢如今何在呢?當Taipei101完工後,面臨的是台灣產業外移,政治紛爭不斷,在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隱藏著的是轉機還是危機呢?

         


  不管東西方,自古以來人們不就一直試圖在宗教建築內營造天空嗎?西方教堂的穹頂、天壇裡的藻井,甚至中正紀念堂裡那個漆了青天白日的圓頂。在過去,宗教建築是人類願意花費鉅大的人力、物力去構築的東西;然而今日,反而是象徵資本主義的摩天大樓與購物商場盡其所能的爭奇鬥豔,似乎也可以看出人類文化重心轉移的方向。過去是傳教士(皇帝)帶領我們要敬神(天),所以不計代價要用宏偉的教堂(天壇)令人畏懼產生敬畏;現在呢?資本主義的企業似乎掌管了生活的一切,引領我們,不是嗎?

湧入Taipei101的人潮持續著,我感到一陣暈眩,急急忙忙離開了。

Dec. 2 , 2003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有部分內容提到關於空橋興建延誤的事。怪不得現在只有通往101的天橋有蓋起來。不過更早之前有看過另一篇報導說新光三越預估的工程經費和市政府評估的差很多,這點大概也是為什麼新光三越不想配合的原因之一吧。
2003-11-14/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記者謝佳雯、鄭朝陽∕報導】
(以下是節錄)
  信義計畫區內的行人徒步空間部分,都發局表示,信義計畫區空橋的最大目的,在疏散地面人潮到空中,一來可以調整地面交通號誌的秒差,改善車流速度,同時創造不同的景觀與視野。
  從台北101大樓到君悅飯店、紐約紐約、市政大樓、華納威秀到新光三越百貨所串連而成的空中走廊,只有101大樓在開發計畫書中承諾出資興建,其餘均由市府興建,而市府曾與新光三越協調由其興建,但給予建築容積的獎勵,然而,新光三越以不需要過多建築容積婉拒。
  都發局說,空橋的規畫設計圖去年6月就送給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但部分市議員堅持空橋應由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出資興建,新光三越不以為然,導致市府無法「按表操課」,原本今年底前就可看到空橋啟用的希望也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