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02, 2008

Turn Away...

NTU
to A:

那天,回台大一趟,申請英文成績證明。
好久沒在這校園裡走動。

正值學期當中,
腳踏車與人潮熙熙攘攘;濕熱的天氣帶著陌生的熟悉,
使我急於逃離這裡。

那些好的、不好的、痛苦與冷漠的回憶,
就快要讓我傻傻的呆站在文學院前。
然而,你知道這不會發生,
如同那些對我來說或許過於嚴苛的責備,
把記憶與情感打包藏好,
樂得當個現實又惹人厭的丑角。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人人都是小丸子

R0017580
我當不成大野跟衫山啊!
就算再怎麼脅迫,可能也只是稍微長大一點的小丸子罷了。

這輩子大概很難成為卡內基複製人吧。

Wednesday, June 18, 2008

Moving on...

Ricoh_0040_S
用相當低廉的價格將洗衣機和電冰箱賣給了瑞聯那邊的二手電器行老闆,
意味著真的要搬離這住了四年的所在...
任性了這麼久,生活還是得繼續向前.

四年的堆積,房間充滿了雜物與回憶,
總是拖著疲累身軀到來的你,
架上的第二把牙刷,
每週一次的會面,
我的畢業設計生活,
兩個從沒來這喝酒的小朋友與一段奇特的旅程...

房間會像倒帶一樣回到它最初的樣子,
我卻會帶著滿滿的回憶離開.

Thursday, June 12, 2008

日本建築參訪:流水帳紀錄

  在畢業前夕參加這次的參訪行程,一路上一直思考自己對建築的熱情是否還跟當初入學時一樣的多。我想,熱情絕對是有的,看到那些熟悉的建築作品真實的在眼前出現,內心的感動難以形容,尤其是經過了那麼多漫長的路途才能親眼一見。只是學的越多,越明白還有更多自己不懂以及不能夠掌握的東西,於是不像以前那樣能夠輕易的表達自己膚淺的意見。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到日本旅行,但卻是第一次在這麼短的五天之內使用JR PASS跑遍日本本州。到達日本的當天,陰涼的天空下著細雨,東北地方的仙台與熱鬧擁擠的東京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機場週遭零星散佈著幾間大型量販店,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彷彿比較像是身處北美某個城市的郊區外圍。選擇仙台作為進入日本的第一站完全是為了伊東先生的仙台媒體館,跟著學校參訪不但有專人解說還可以自由拍攝、甚至是走進平常不能進入的區域,這種經驗我想以後也很難得了。仙台媒體館是多功能複合市民設施,巨大的鋼管鏤空結構撐起了整棟房子卻不顯得擁擠,電梯間、直通樓梯以及風管等設施嵌入鋼管構造之間,讓出了大片可以自由運用的區域,與台灣公共空間運作的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

  參觀完仙台媒體館,我們在車站簡單用完晚餐搭乘新幹線直奔三百公里以外的東京品川,下班後應酬的人潮擠滿品川車站,青一色的黑色西裝讓人清楚的感受到身處在日本的繁華大街裡。

  第二天是整個行程最緊湊的一日,在通勤上班的尖峰時間我們趕往多摩美術大學另一個伊東先生設計的圖書館。因為正值尖峰時間,這趟前往八王子多摩美術大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也特別的難受,塞滿上班族的車廂裡溼熱的空氣讓人昏昏沉沉,很難想像如何能夠每天過著這種擁擠的通勤生活。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室內空間像是個哥德風格的地窖一般,與仙台媒體館相同的是有著廣闊並且能夠自由使用的室內空間,房子的結構系統順應著外觀的扭曲而變型。外牆的玻璃緊緊貼平牆面,沒有留下一點縫隙,這是讓我有點驚訝的細部處理。我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多,便轉往上野。上野公園有許多國立的博物館以及文化設施,面積廣大的公園是春季賞櫻的熱門地點,我們此次主要的目的則是谷口吉生的法隆寺寶物館、前川國男的東京文化會館與柯比意的西洋美術館。法隆寺寶物館收藏了法隆寺獻納的文物,為了文物的保存展示區域如同一個大型的厚實量體,展場的規劃相當富有戲劇性,一個個小小的彫刻佛像在昏暗的展室內透出些許的微光,頗有舞台燈光的效果。這個看似簡潔的房子有著極度繁複的細部理,與水池相隔的玻璃牆與金屬百葉也使室內外的空間產生寧靜的對話。

  前川國男曾經師事柯比意,因此東京文化會館有著濃濃的柯比意風格,與柯比意設計的國立西洋美術館對望。個人相當喜歡東京文化會館的內部開放空間, 屋頂的縫隙隔開了表演廳與等待區域,透出舒適的光線,不規則形狀的天窗造成室內有趣的光影。內部牆面的清水模如同天然石材一般的光滑,裝飾得十分的細緻,豐富的色彩及圖形,不知為何讓我聯想起工藝美術運動年代的風格。

R0015951

  這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位在中野的藤本壯介事務所以及青山的伊東豐雄事務所。籐本壯介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建築新生代,事務所相當低調,位於住宅區的地下室裡。在這邊我看到比我年輕的員工負起整個建築計畫的責任。當他們談著設計概念的同時,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時間與機會是不會等人的。相比之下,伊東先生的事務所就顯的有組織多了,伊東先生特地撥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與我們會談,當天伊東先生或許有些疲累,但是談到建築時仍然是充滿了熱情,這樣的精神讓我相當的感動。伊東先生說,對建築要有質疑的精神,要能夠問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也許就是我們身為建築人所應抱持的態度吧!

  當晚,我們在表參道很快的看過幾間具有代表性的旗艦店,像是Prada、Tod’s、與Dior,只是天色以晚又下著雨, 有些可惜。回到旅館,我和建築所、美術系、所以及工設系的同學找了一家店吃宵夜聊天,能夠和不同背景的同學討論這次旅行所見的事物感覺相當不錯,尤其是身處在上班族聚集的居酒屋裡,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

  第三天出發前往金澤之前,去了六本木的Mid Town,我們幾個昨天一起吃宵夜的同學把重點放在三多利美術館(隈言吾)與21-21(安藤忠雄)的展覽上。三多利美術館正在展出的是『KAZARI: 日本美的情熱』,展品從佛教文物、武士甲冑到庶民生活文化繪畫都有,共同的特點是表現了對美的熱情,那種根深蒂固對完美的追求,也造就了日本今日的設計王國。21-21展出了三宅一生策展的21世紀人,從毀滅到再生,表現出對未來生命的想像。三宅一生本人則以Dyson吸塵器的拆解作為發想,重新設計一整組服飾,來表現21世紀人的形象。之後我們到了日本最後的大型開發區域:汐留,我總是覺得日本對於未來都市有特殊的想像與偏好,所以才會出現西新宿超高層大樓區、臨海副都心或是汐留這樣的大型商業開發區。這些地點總是讓人迷失方向感,甚至弄不清自己所處的究竟是否為真的地面或是哪一層人工地盤之上。或許這是高密度發展下的東京不得不採用的規劃方式,以這種絕對理性與現代的方法解決問題,但隔幾條街之外可能就是傳統東京的民宅與魚市場,這樣對比強烈的都市景相與日本人的複雜性格似乎也可以相互對映與比較。

  我們搭乘東海道新幹線前往米原轉通往金澤的特急列車,到達金澤時已經是晚間九點。這天雨總算停了,為明日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之旅預告了一個好天氣。

 

  若是要問我此行與預期相差最多的建築或許就是金澤21世紀美術館。天氣放晴的原故,妹島和世的白與簡潔的空間語彙在陽光下顯的耀眼,正值週末參觀美術館的人潮很多,大家似乎相當愉快的穿梭在這個圓形的迷宮裡。除了收費的展覽間以外,公共區域完全對外開放且深入建築的各個角落,與一般的美術館有很大的不同。金澤21世紀美術館有幾個特別的展間模糊了藝術與建築的界限,Leandro Erlich的The Swimming pool是一個假造的泳池,藉由玻璃上一層薄薄的水在地下室裡造成水波的陰影彷彿置身水中。James Turrell的Blue Planet Sky,將屋頂的開口設計成圖畫般的輕巧,使人分不清天空的真假。其它如林明宏的花布牆與Patrick Blanc的綠籬再再都顯示了這個美術館希望成為一個市民交流空間的企圖,而非嚴肅的美術館而已。

Leandro Erlich - The Swimming Pool

  參觀完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與對面的兼六園,我們趕回車站搭乘前往大阪的雷鳥號特急列車,金澤目前並沒有新幹線系統通行,所以最快的就是在來線的特急列車。前一次來日本時,我曾經想過從京都一天來回參觀21世紀美術館,卻因為時間的關係打消這個念頭,沒想到這次跟著學校參訪反而完成這個計畫。

  抵達大阪梅田之後,轉搭阪急電鐵前往位於『十三』的旅館放下行李,又搭車前往京都希望能趕在天黑之前登上清水寺。阪急的電車有著穩重的赭紅色,十分特別,車廂裡可動式的百葉窗使得車廂裡有股懷舊的氣氛。

  這天京都的短暫之旅,或許是這趟行成珠最接近傳統日本文化的。雖然不是特別看了什麼展覽或表演,走在三年坂、產寧坂的山路裡,路邊的民宅與寺院都讓人想多待個幾天,這些低矮與親切的尺度是不是日本傳統裡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可惜當我們到達清水寺時,剛好過了最終午後六時的開放時間,只得沿原路走回河原町。下山的路途中,夕陽照在遠方的木塔上,讓人有『這就是京都!』的感覺。

  晚上,我們跟著阮先生吃了兩道沒試過的食物,壹錢洋食裡有點像大阪燒的食物顯然是專為搭配啤酒的副食,店裡裝璜十分有趣,有點像是台中的香蕉新樂園。另一個是小巷子裡的白味增担担麵,味道真的沒話說,實在太濃郁了,雖然只有這一餐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我想也值得了。

  我們回大阪前去京都車站短暫參觀了一下,對於這個車站的感想是很極端的,覺得它好的理由是:它真的創造了一個都市停留的公共空間,並且成功的將車站本身轉變成為都市的一處活動據點。然而他龐大的量體卻對京都原本的古都風貌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阻斷了城市南北之間的視野。可是如果換個角度思考,若是城市發展的現實壓力必然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怪獸建築,我想原廣司的京都車站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最後一日的參訪行程是茨木市的光之教堂,事前雖然有和牧師先生連絡過,但是牧師當天休息(星期一),所以我們還是沒辦法進到教堂裡面,只能從外面的窗戶窺視內部的空間。教堂所在的地點相當安靜,附近有一座湖,湖邊住宅順著緩坡往上方漫延,風景十分美麗,是個適宜居住的寧靜郊區。光之教堂算是安藤早期著名的代表作之ㄧ,教堂雖小卻充滿著信仰的莊嚴,開窗與開口都是細心設想過的絕非偶然。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學校舉行的異地教學活動,也會是最後一次,能夠在畢業之前與各系不同年級的同學一起用五天的時間走遍日本,對我而言有著相當特別的意義,也趁這個機會想想自己能否在建築這個領域堅持下去。這是我在旅程之前沒有想過的。這次的經驗絕對會在自己的人生中留深刻的影響。

Thursday, May 22, 2008

四月日本行:Day 1 - Osaka

花見

 

第一天的照片

 

 寫遊記這種事,如果不是回來馬上寫,久了大概也寫不出什麼東西。可是總覺得該留點紀錄,雖然遲了些,畢竟是一篇遊記。

 

 四月,跟家人去了日本一趟,由關西機場進日本,沿途經過大阪、京都、箱根,再到東京,這只是前七天的行程,之後,小豬從台灣來日本跟我會合,又在東京多待了四天。說真的,這樣的安排還蠻緊湊的,尤其前七天,奶奶和外婆也一起旅行,實在很擔心他們會太累,總是有點提心吊膽的。

 

 這一次雖然全家七個人出國,還是沒有跟團,比較像是半自助的旅行。爸爸事先已經請旅行社安排好每日的交通工具,所以我們基本上全程都有小巴士可以坐,不過不是同一台車一路到底,所以也見識到好幾種不同『個性』的司機,雖然一樣是日本人,也不見得脾氣都很好。

 

 第一天,到達關西機場,過了海關,以為司機應該早就在外面等我們,結果找半天沒看到人。爸爸手邊有司機的電話跟車號,可是日文不通講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裡,我跟媽媽都學過半年的日文,不過說實在的除了基本的問候語跟簡單的句子外,還是很難溝通。最後,奶奶小時候學過的日文就派上用場了。其實,爺爺還在的時候,去日本總是很愛跟日本司機聊天,他比奶奶大個幾歲,也有念完高等科,日文自然比奶奶好,所以當時出去都是爺爺在講日文,況且之前跟團有導遊,如果是我自己去日本也都是搭JR或地鐵,不會遇到半句英文都不通的司機先生,所以這次全靠我奶奶負責跟司機溝通啦!

 

 我已經很久沒有春天來日本了,上一次在日本看到櫻花『滿開』,已經是十幾年前高中的事。我們離開機場,往大阪城公園去,司機先生說那邊現在還看得到櫻花。果然,我們一下車就看到成片圍繞在護城河四周的櫻花樹開滿櫻花,正好是天氣晴朗的週六,樹下全是賞花人潮,席地而坐,當然少不了日本人必備的野餐墊,心情大好,幾乎忘記昨天熬夜在watershed喝酒差點來不及收拾行李的蠢事。大阪城過去發生過多場戰役,整個設計都是為了能夠守住裡頭的天守閣,動線繞來繞去的,巨石堆砌而成的基座相當壯觀。很難想像幾百年前這個開滿櫻花的公園裡竟是充滿著血腥戰役

 

 離開大阪城公園,我們往梅田的旅館去,沒有多跑別的地方,一方面這個時間也差不該check-in了,也怕奶奶、外婆太累。梅田HiltonLobby裡坐滿了人,要說那裡跟台灣不一樣的話,大概就是衣著明顯正式得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Hilton的關係。隔壁一個年輕爸爸西裝前頭的口袋塞著方巾,戴著一頂紳士帽,十分時髦,言談中一臉年輕有為的樣子。相較之下,我們這群全家出動的旅遊團顯得可愛多了。

 

 趁著晚餐前的空檔,我到附近的阪急百貨逛了一圈,大概新宿伊勢丹men’s館的生意實在太好,阪急在大阪也複製了一整棟(其實連台中新光三越也賣男裝那層也改裝得幾乎一模一樣),比起伊勢丹更是高檔,喊得出名字的品牌都有,當然價位也是挺嚇人的。

 

 這天晚餐在Hilton連通地鐵梅田站的地下街解決,一間專門賣天婦羅的居酒屋。隔壁幾個日本中年上班族喝了酒大聲聊天,燈光昏暗、不起眼的小店,食物比想像中的好上很多倍,價格公道,而梅酒大概是我這趟旅行中喝過最好喝的。

 

 對大阪的印象一直不是很深,上一次到這邊應該是1990年花與綠博覽會的時候。(天啊!!都18年了)這次雖然只待了半天,光是看到大阪城的櫻花也夠了。

 

這趟旅程算是有一個不錯的開始!

  

(希望遊記可以持續下去,總不會只有寫個一天吧,跟小豬去鐮倉也有很多可以講的啊!)

Monday, April 07, 2008

about friendship...

101_4549

香港的k曾經告訴我,朋友提醒他:
台灣人雖然對人很客氣,可千萬別把他們說的話太認真看待。

相同的話,好像也常在耳邊聽到,只不過裡頭的『台灣人』換作北方的那個鄰國罷了。我們大概很難忽略文化上的隔闔,能夠真正交到一個不同國籍的朋友。可是就算是自己人,交朋友好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就像這幾天,有人告訴我,他是不交朋友的。

因為,認識再多的人,算得上朋友的又有幾個。他說自己喜歡直接說真話,常有人覺得不太習慣。像是msn,想聊就聊,不想聊他也沒差,請我不用刻意敷衍問候(其實,我也很少主動傳訊息給別人就是了)。這些話,仔細想想,好像真的也沒什麼不對。

Saturday, March 22, 2008

終點/起點

Mobile Art Party

[bbs/blog]

  書寫能否成為一種發洩方式,我不懂。然而,書寫的過程與對象,絕對有很大的影響。一直以來,bbs終究是我最習慣的文字環境,面對從未改變的黑底灰字,寫字的過程一向輕鬆愉快,十年下來,也累積了許多。blog之於我,全然是另一回事,竟然從來無法輕鬆的在blog敲下想要表達的文字。或許是自己的資工背景作祟,寫字途中,總會分神去改版面設計,往往一篇post當中,改html和css反而佔了大多數的時間。我不喜歡老是在這post正經八百的內容,搞得似乎每篇都是隨堂報告或者什麼做作的午夜心靈對話。(噁!)我喜歡誠實的人、事、物,這點套用在情人、朋友、blog、與健身房推銷員同樣有效,只是我無法確定見到這些文字的"你"是誰,自然無法把酒後那個頗有喜感的我扛來這裡。我想起bbs的世界,懷念起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斷句,和一行行文字尾巴參差不齊的韻律與美感。

[畢業正評]

  這裡在去年的11月底後停了好長一段時間,生活當然持續進行著,畢業設計好不容易在徹底翻案後有了差強人意的結果。念B組的這些年裡,好幾次想著自己在這最後一關的模樣,只是,看再多次畢業評圖也比不過自己真正走過一遭。一場混仗後的一月四號,第二棒上場,這台老舊Notebook放著無數個不眠之夜換來的powerpoint,不管只是一個說法也好、論述也罷,拜託你就接受他吧,不要再為難我了,內心喊著。老師尚未到齊的一分鐘裡,時間似乎倒流至三年半前入學口試的現場。那個緊張發抖、面色激動,彷彿不給入學就要往窗台外跳的門外漢,怎麼也走到這裡。評圖異常順利,結束的那一刻,不敢相信可以畢業了。正評前夕,才歇斯底里的向人抱怨自己的無能,對照評圖完後的景象,如同作了一場夢。

  

在這之後,去了香港兩趟,Chanel Mobile Art [ 官網 | My Flickr! ] 的展覽也有蠻多可以聊的,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