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8, 2007

We were ...

172_7279

曼谷 巴士南站

眼鏡掉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是撥了熟悉的電話號碼,抱怨近來的不順遂。

他,僅僅有氣無力的說了一句,

就讓自己再說什麼也顯得多餘。

二十幾歲的年代,曾經有過些什麼;

三十歲後的未來,即便各自努力著,

失落了,或許還能找個人傾吐。

而我 驚訝著自己,

竟能享受你帶刺的理解。

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噓!

R0012057

Red House Theater Square / 紅樓廣場

交集也僅止於此,

那些過往迎來的人們。

可以傲慢的聊天,隨時能夠抽身而退。

我,或許也不是自己。

在伴演著什麼;你看到了我什麼?

不需要誠實話語,

請讓我沉浸舞台般的虛妄中。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Tuesday, October 23, 2007

Break and Return

R0012036

 

we wanna go away,

but just need to turn back.

finding a way home...

maybe a purpose of leaving.

Friday, October 19, 2007

Thesis Design:草評

R0011726_合併2

 

  市政府對於中山橋的拆卸與重構所作的計畫,對我來說可以用這兩個模型的構成邏輯來解釋。一座鋼骨混凝土橋的構築,像是左邊的這個模型,藉由石膏的塑型將各區塊間的木條固定,形成一個穩定的架構。重構的過程,則是把拆卸下來的元件類比於右邊模型的木塊,鑽孔、插入接合物﹝像是化學螺栓在真實的重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然後固定。然而重構的過程和右邊的木頭模型的製作還是有一個根本的差別,橋所卸下的元件基本上是經過分割的水泥塊,在切的動作開始時,原先灌漿的意義就消失了,拱或橋墩也失去了原先的結構功能,市政府雖然要將它恢復成一座鋼骨混凝土橋的外貌﹝應該是經過澆灌混凝土而構成的﹞,然而重構的動作過程卻與這外貌毫無關係,甚至是一種對比,像是上面的兩個概念模型。

﹝註:內容陸續增加中‧‧‧﹞

先生們給的意見。﹝按照發言討論順序﹞

漆志剛:我覺得你用了很聰明的方法避掉許多問題。不過,有沒有不那麼聰明的方式去做這個題目,也許就直接先對這些殘骸下手,它們有沒有可能重新被你組構成新的東西,像是把這些元件當作LEGO積木去試試看。

這個遺跡像是一個聰明人給另一個聰明人設下的陷井。

曾瑋:這個基地所以有趣是因為殘骸已經自己形成一套pattern,散布在空間中。這當中有些已經無法辨識出原先屬於橋的哪個部份了,例如中間這些長條型的水泥塊。但是其中那些仍能辨識出來的元件,若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在不同的空間當中,對人來說會是很大的震憾。例如橋墩的剖面原先是人所不能觸及的,但重組之後,人也許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去接觸到這個原先看不見的介面,可能會是有趣的事。另外,橋的拆卸與重構會不會可以演變成屬於城市層面的『事件』,像慶典一樣。

草評配置

 

曾成德:面對這個議題,讓我想到一個策展人和一群藝術家,或是一群策展人和一個藝術家,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策展方式會有怎麼樣的差別。

程宗賢:橋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和都市過去的水道紋理做對應?或許可以在台北曾經存在過的水道結點做一些事情。

劉舜仁:也許是因為我這次是第一次參與討論,不過在版面上你有提到一些關於個人記憶與印記的事情,也列舉了幾種不同的記憶堆疊方式( 註:queue / stack / linked list )。其實這是很有趣的事情,當我們提取記憶的方式改變以後相對的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有沒有可能把你的project和過去所學的做一個結合,讓這個project不只是一個固定的結果而以,而是一套真正有用的過程或推演方式。因為,對我來說,如果你只是重新組構這些元件成為另一個新的東西,也許會比這本評估報告做出來的一個假3D好得多,但結果卻是沒什麼不一樣的。真正有價值的會是你去連結這當中隱含的邏輯發展出一套理論性的方法。還有,是不是可以再多一點你個人的東西在這當中,因為對這個基地,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非這個基地不做,你自身和基地的關係也是應該要被討論的,像是李幼新自述十幾年前他和再春游泳池的關係一樣。

曾成德:這邊我要問小鍾,對於目前基地所呈現的紋理或pattern你的態度是什麼,是希望保留現狀呢?還是其實可以全部抹去?

﹝啊!其它的等我腦袋清楚一點再來寫‧‧‧﹞

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嗅覺

R0011853

  

無意識的去背模型照片,

幾乎聞到石膏、木屑與霉菌的氣味。

* * *

總以為自己嗅覺遲鈍,

可我卻清楚曾經 那他身上的味道。

不是香水,

只是一股貼近的衝動。

早已離去、沒了消息‧‧‧

卻彷彿能夠感覺,

在看得見的照片裡。

東海‧早餐

R0011814_S

    

熬夜通宵的清晨,

人群尚未湧入的seven;

選了向外的位子歇著。

窗外 東海的樹蔭閃爍著,

如此的陌生卻熟悉。

三年多的停留,

像是隔了道大肚山上的濃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