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9, 2007

B組的最後一堂設計課

  這學期是我在東海的最後一堂設計課。題目應該是蠻有趣的,簡單的說就是在尋找一個可被重覆使用的建築模式,例如其中一種可能:去討論皮層怎麼包覆建築,如何形成開口或路徑。聽起來是蠻有發展性的,不過我們班期中、期末兩次評圖都被'電"得很慘,林昌修直言我們班這樣怎麼可能把畢業設計做完;龔書章說我們是東海三少組[概念少、發展少、成果少...];廖偉立說也許我們B組對建築的基本知識還不夠,不像大學部那樣紮實。(為什麼我們設計做成這樣黃明威還要找這麼重量級的評圖老師,唉!)他所謂的基本知識是設計課以外的那些"硬"科目,可是至少到我這屆的B組學程,大學部的必修課我們一樣也沒少修,況且東海現在的學生本來就普遍不重視設計課以外的科目,這種情形大學部也沒什麼不同。只不過,以往B組學生的習慣是每個學期大量修課,到研三後幾乎所有的必修課都修得差不多了,省下繳全額學費的錢,卻往往犧牲學習效果。我在二下時也修了二十幾個學分,期末一堆報告擠在一個星期要搞定,在學校待了四、五天沒睡也沒離開過座位,我現在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當時怎麼撐下來的。

  有點離題了,還是回來講講這學期的設計課。其實這應該是第一次我們遇到一個題目幾乎沒有什麼特定的條件和要求。雖然有一個基地在(東海校門口的游泳池),可是這個基地說實話有和沒有一樣,也不需要硬填一堆program進去,老師也只是要我們想像一個大棚子把游泳池包起來就好。所以,到底設計有沒有可以討論的地方完全要看自己怎麼設定一個架構或故事。令人擔心的是,我們即將要做的畢業設計也是這樣,如果不能生出一個可以發展討論的東西,到底畢業設計要怎麼做下去?

  這學期也不是所有事都做不好。[Kent Bloomer]帶的Workshop,一個星期趕出來的東西大家都覺得還不錯,後來拿了我媽的針織衫研究了一下也蠻有趣的。老師覺得似乎我對這類理性分析的事很拿手,可是一但要我無中生有我就會陷入生不出東西的窘境。我想,我不是缺乏想像力或是不會無中生有,只是我太在意東西拿到評圖場上會被別人怎麼講,所以我很難下決定。反而像[Kent Bloomer]的Workshop,因為時間很趕,隨便抓了幾個分析的重點,做點應用,所有動作都很直覺,效果卻很好。做設計應該是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的嘛,看來我反而是想太多設計,做太少了。

  去年大學部畢業設計普遍也評得不好,不過洪大衛說了一些話,他說有些時候學生不是不會做設計或是沒有新的想法,反而有可能是老師給的限制太多了,或是不能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建築(這是我模糊的記憶啦,希望有人當時有作筆記)。學校裡談建築和其它藝術比較起來,似乎真的限制是多了點。(不過實務上誰管你學界說的這些事,寶成大樓頭頂上那兩尊長得跟蛋糕一樣還不是老闆說蓋就蓋,這樣想想,建築好像輕鬆多了,哈!)

ornament_small

Kent Bloomer's Workshop

 

 

 

 

 

 

 

 

diagram2

拼貼

No comments: